2020年, 第34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0-09-15
  

  • 全选
    |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 司俊霄, 柯雄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智慧医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建构,对旌德县“智慧医疗+健康扶贫”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阐述了智慧医疗的嵌入为政府部门、医务人员、贫困人群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并提出了健康扶贫模式创新的智能化、标准化、数字化方向,以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 聚焦医改
  • 任翔, 陈永成, 李银才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8-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我国分级诊疗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提出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实施大医院瘦身策略、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加强区域医联体建设、引导患者基层首诊等建议,以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 曾柳艳, 韦柳丝, 张新花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1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中医领域医联体代表性的模式进行梳理,对中医领域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各利益主体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医联体建设有形无神、中医药人才短缺等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中医医联体的发展对策,为进一步深化中医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
  • 梁冰华, 黄李凤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1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有关健康产业的发展思想和战略,结合广西健康领域的发展需求,采用SWOT方法对广西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优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发现,广西健康产业发展有着政策支撑、经济稳定发展、地理位置优越及资源丰富等优势,但也存在健康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专业人才不足等劣势。广西健康产业发展应抓住机遇,发挥特色优势,利用好互联网信息化和东盟国际平台,提高产业发展能力。
  • 软科学研究
  • 张浩成, 方纪元, 沈阳, 居晨浩, 王杉杉, 郭清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23-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根据结构-过程-结果(structure-process-outcome,SPO)模型,从结构、过程和结果3个维度,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研究和相关政策解读的基础上,结合两轮专家咨询的意见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并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对指标体系进行信度检验。[结果]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0.83和0.8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和0.823。肯德尔协调(Kendall's W)系数分别是0.39和0.44(P<0.001)。最终建立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各维度指标信度检验的Cronbach's α系数均>0.800。[结论]此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及科学性,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丰富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 谢明明, 刘珏岑, 吴国哲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28-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改善灾难性卫生支出的视角,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政策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焦作市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托底救助数据”,设置医疗保障政策的保障水平和医疗保障政策对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的降低程度两项评估指标,评估医疗保障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实施效果。[结果]在40%的阈值下,基本医保保障水平为51.56%,基本医保补偿使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下降了7.8‰,下降幅度为63.93%;托底救助使保障水平提升了30.87%,托底救助使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下降了1.2‰,下降幅度为48.58%。[结论]基本医保补偿降低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尤其对于改善医疗费用较高家庭的灾难性卫生支出效果更好;托底救助使大多数家庭实现了避免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目标。该政策对于因病致贫患者灾难性卫生支出改善的效果优于因残致贫,体现了托底救助政策的精准性。
  • 王书平, 黄二丹, 胡晔康, 李婷婷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33-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文献研究和定性访谈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中使用的方法,并对相应方法的特点、具体应用及优劣进行讨论,为“十四五”我国国家及各个省(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中的资源测算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 李明月, 王小翠, 李岩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38-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业财融合背景下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医院运营水平与效率,实现医院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初步提出一套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elphi法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2轮综合评分,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利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选取M医院进行试评价。[结果]基于业务与财务投入产出全流程,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论]通过M医院的试评价,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卫生管理
  • 姬雨童, 李筱永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44-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医患双方对于个人信息共享的认知与意愿,并结合对北京市的调研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实现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和患者信息保护二者的共赢。[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回收的数据用Epidata 3.1录入,并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信息共享时,患者认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是医院内部的泄露(148人次,占36.7%),认为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素养(126人次,占31.1%)及加强司法监督(101人次,占24.9%)尤为重要。在授权方式的选择上,患者希望每次都要确认(167人次,占41.1%);医务工作者更希望签署一次性授权书后定期再确认(人次108,占38%)。[结论]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使患者个人信息面临的风险加大。应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完善授权程序;制定合理高效的共享方式并加强监督管理,以更好地保护患者个人信息。
  • 杨宝贵, 王明, 李晓娟, 马炎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49-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各医疗机构投入到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受疫情及相关因素影响,医疗机构中普通患者就诊量骤减,患者的诊疗需求挤压效应明显。随着大部分地区疫情得到较好控制,普通的就诊需求逐渐放开。笔者以某三甲定点救治综合医院接诊现状为例,提出了疫情期间应对就诊高峰的四大防控原则,并分别从门诊及住院两方面,分析做好应对普通就诊高峰的应急措施,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借鉴。
  • 卫生经济
  • 王卫红, 张云, 李婧, 侯积菲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52-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宏观及微观因素,为控制卫生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基于2009-2018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选取的指标变量对人均卫生费用的影响。[结果]病床使用率、综合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回归系数分别为0.32、0.33和0.36,均正向影响人均卫生费用。每万人口拥有农村执业(助理)医师数占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占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占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占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占比和平均住院日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8、-0.22、-0.22、-0.01、-0.30和-0.25,均负向影响人均卫生费用。[结论]人均卫生费用的过快增长是多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影响方向也不同。政府要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整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控制人均卫生费用的过快增长。
  • 戴涛明, 宋奎勐, 甄天民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56-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山东省公立医院门诊费用的变化趋势,分析导致公立医院门诊费用变动的主要项目,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政策提出政策建议,为促进山东省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6年山东省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结构变动分析法分析其内部的结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山东省公立医院门诊费用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为2.01%。从灰色关联性来看,检查费是关联性最大的项目,关联度为0.980;从结构变动分析来看,药品费是引起门诊次均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结构贡献率为43.010%。[结论]与二级公立医院相比,一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门诊费用结构变动更加显著,山东省公立医院药品费用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门诊费用中体现医务人员劳动力价值的费用增幅不明显;建议加强山东省二级医院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门诊医疗费用结构,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服务定价。
  • 卫生资源
  • 苏敏艳, 王紫红, 郑慧凌, 张娜娜, 高山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62-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地区差异性,为优化地区间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熵权-TOPSIS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2013-2017年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结果]2013-2017年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卫生资源配置综合评价平均水平分别为0.4765、0.2690、0.3807。[结论]江苏省各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差异,苏南地区优于苏中、苏北地区。政府应加强干预,优化空间布局,制定卫生人才计划,缩小地区差距。
  • 李青艳, 刘林, 杨霞, 吴茂婷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66-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云南省2015-2018年的卫生资源现状,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15-2018年《云南省卫生统计资料》的机构数、床位数及人员数,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和全国平均水平以及相关规划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从2015年的24187个增加到2018年的24958个,卫生人员从2015年的304599人增加到2018年的39020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从228040人增加到301966人),床位数从2015年的23.76万张增加到2018年的29.12万张。到2018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及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分别由2015年的5.01张、1.68人、1.97人、0.54人及0.90人增加到2018年的6.03张、2.06人、2.83人、0.59人及1.32人。[结论]云南省各类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增加,床位数增长较快,已超过国家及云南省规划指导配置标准,但卫生技术人员总量及平均指标仍相对不足,与规划水平存在差距。建议继续加大卫生人力资源投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和机制;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资源配置。
  • 项盈如, 吴进, 王聪, 华乐, 黄仙红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7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医改前后我国31个省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新时期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我国省域卫生资源效率,并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医改后,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平均值从0.86增加到0.92,有效省市由9个增加到13个,西部有效省市占比最大;医改前后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分别为1.014和1.005;医改后,总人口(β=6.15×10-5,P<0.01)、城镇人口比重(β=0.008,P<0.01)和教育经费(β=1.4×10-7,P<0.01)对我国各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GDP(β=-9.4×10-6,P<0.01)、65岁以上人口比例(β=-0.0146477,P<0.05)和公立医院数(β=-9.97×10-4,P<0.01)对我国或部分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负向影响。[结论]医改后,部分地区仍存在资源浪费和产出不足现象,公立医院数过多和人口老龄化严重造成效率偏低,技术进步主要促进效率的增长。建议政府及管理层,应重视医疗服务资源分配;更新管理理念,提升技术水平;鼓励社会办医,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 卫生服务
  • 亓磊, 姚进文, 路杰, 赵美韬, 高歆, 胡晓斌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76-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新医改前后甘肃省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的变化情况,为评价卫生服务现状、制定和调整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对甘肃省3000户、8535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与2008年甘肃省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8年甘肃省居民两周患病率为40.40%、慢性病患病率为51.53%,较2008年均增长近30个百分点;两周就诊率为28.66%(城市21.00%,农村29.54%),较2008年提高18个百分点。每千人口两周患病天数、卧床率、每千人口卧床天数均有所增长,从2008年的889.00d、33.00‰、182.00d上升到2018年的3852.96d、97.48‰、548.45d。2018年,前3顺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病、椎间盘疾病、糖尿病;自我医疗的比例为6.26%,未治疗比例为2.70%;年住院率为13.25%,遵医嘱离院比例达91.42%。[结论]新医改后,甘肃省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激增,城乡差距缩小;居民疾病谱持续改变,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显著提高,但城乡差距依然明显。
  • 医患关系
  • 解汐卓, 任晓波, 陈昊昱, 李磊, 颜芮, 李琳蓉, 张国庆, 曾文博, 张冰, 周佳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83-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SWOT分析法剖析非诉讼机制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强化政府指导作用、发挥“1+X”多元解决平台的服务效能、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素养和提高保障结合以及加强纠纷处理全过程的监督为措施的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优化策略。
  • 医疗保障
  • 尚越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88-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梳理了不同迁移类型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基于健康选择视角分析城乡迁移背景下农民工健康变化与城乡医疗保险的相关性。针对农村劳动力迁移过程带来患病财务风险的重新分布以及由此带来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低效率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通过促进稳定就业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二是应加快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改革,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障水平。
  • 健康教育
  • 杨芳, 郑婕, 杨斌, 赵锦平, 李蕾, 赵磊, 李达, 王晓丹, 施怀海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92-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云南某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评估,为提高高校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某高校从事健康教育教师16人、健康教育相关管理者14人和学生同伴教育骨干115人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评估相结合方法,对学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机制、健康教育课程的可接受性以及健康教育发展需求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云南某高校学校健康教育已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架构,实现了分级管理,健康教育涵盖了心理健康、禁毒防艾教育、性与生殖健康、应对不良生活方式4个模块,健康教育教师师生配置比约为1∶4750。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着缺乏可持续性发展规划、师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能力建设资源投入不足、学生参与性欠佳、缺乏有效的督导和评估机制等问题,学生对健康教育的总体评价较高,平均达4.00±0.95分。[结论]建立健全有效的健康教育管理机制,构建健康教育监督评估体系,在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上提高教师知识和教育技能储备,整合参与式健康教育方法,以能力提升为导向,重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学校健康教育体系的有序发展。
  • 调查研究
  • 赵世超, 严少柔, 宋渝洁, 肖久庆
    卫生软科学. 2020, 34(9): 97-10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09.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分析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提出建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使用MBI-GS量表对某医院医务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65份,使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激励因素中,工作自主权满意度得分最高,为(3.94±0.81)分;收入付出比得分最低,为(3.19±1.20)分。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情感耗竭(12.38±6.85)分、去人性化(9.45±6.37)分、低效能感(12.33±6.70)分,3个维度都主要以轻度倦怠为主,但在情感耗竭和去人性化维度上,倦怠程度相对较高,低效能感的倦怠程度相对较低。对24项激励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可得到内在激励、外在激励和人际关系3个主成分,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内在激励对总体职业倦怠及其各维度的作用均大于外在激励。[结论]医务人员整体处于轻度职业倦怠,内在激励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大于外在激励,并且中国文化背景下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