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3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15
  

  • 全选
    |
    聚焦医改
  • 李台南, 陈颖, 屈可曼, 苏云汉, 赵静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历史演进和政策结构,为优化相关政策提出建议。[方法] 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结合利益相关者、政策演进维度构建三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三维量化分析。[结果] 通过政策工具与利益相关者维度的交叉分析发现,政策文本中涉及政府层面的内容占比最高(38.68%),涉及医疗机构层面的内容次之(26.13%),涉及患者的内容最少(4.53%)。政策工具与政策演进维度交叉分析发现:在政策演进的3个阶段中,占比最高的均为环境型政策,占比最低的均为需求型政策。利益相关者与政策演进维度交叉分析发现:医疗机构涉及最多,在不同阶段的占比分别为29.35%、39.13%和31.52%。3个维度的交叉分析发现:深入发展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对各利益相关者使用的政策工具有所增加,但全面推进阶段发布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侧重点仍是环境型工具,且涉及药品流通企业和患者的仍较少。[结论] 政策工具使用结构不均衡,不同主体参与程度存在差异,需建立并完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
  • 孙靖凯, 马博懿, 李智勇, 孙晓言, 林斌, 齐海燕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7-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口腔专科医院住院服务及医疗费用现状,分别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费用管理能力2个维度分析口腔专科医院所有住院DRG组的情况,从医院总体运营层面划分口腔专科医院的优劣组,并提出管理意见。[方法] 调取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医保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费用结构信息,在指标中选取可以代表医疗服务能力及费用管理能力的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法及波士顿矩阵方法计算各病组的得分及分布情况。[结果] 熵权TOPSIS结果显示,从医疗服务能力评价上看,DG29(Ci=0.80)、DA19(Ci=0.46)、DG19(Ci=0.35)的医疗服务能力较好;从费用管理能力评价上看,DZ13(Ci=0.84)、JV1A(Ci=0.83)、BY19(Ci=0.82)、DR11(Ci=0.82)、QR13(Ci=0.82)组的医疗费用管理能力较好。波士顿矩阵结果显示,口腔专科医院住院服务运营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瘦狗组及问题组。[结论] 相较于综合医院,口腔专科医院的住院学科划分更细,但是DRG的分组未能充分体现,导致医疗服务能力较好的组费用控制能力较差。同时由于缺乏对其他学科疾病的收治能力,导致专科医院存在较多因禁忌症未行手术而出院的患者,即波士顿矩阵分析中发现瘦狗组与问题组出现较多的原因。
  • 软科学研究
  • 钟思思, 崔文荟, 陈珺怡, 叶婷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1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识别和解析影响家庭医生提供医防融合服务的关键因素与行为机制,为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医防融合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市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80位家庭医生进行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感知收益(β=0.315,P<0.001)、行为态度(β=0.191,P<0.001)、主观规范(β=0.166,P<0.01)及知觉行为控制(β=0.188,P<0.001)对医防融合意愿有正向影响。医防融合意愿(β=0.507,P<0.001)和知觉行为控制(β=0.257,P<0.001)对医防融合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 家庭医生的医防融合行为直接受行为意愿和知觉行为控制的正向影响;感知收益、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对行为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并通过行为意愿间接影响医防融合行为。
  • 宋浩阳, 沈丽宁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18-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梳理癌症数字孪生虚拟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采用系统综述方法,检索主流数据库后纳入38篇文献进行分析。采用定性归纳与描述性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文献的研究态势、模型分类、构建方法及挑战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分析。[结果] 癌症数字孪生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新兴交叉领域,研究已覆盖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构建虚拟模型的分类框架,从“实体面向”和“构建方法”2个维度进行归纳,其中器官级模型研究最为集中,数据和混合驱动模型的构建也是当前研究热点。但该领域研究在多尺度模态数据融合、模型临床验证与可信度、责任归属与适应性监管等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结论] 癌症数字孪生作为精准医疗的前沿技术,呈现多尺度建模、多方法构建和多场景应用的发展趋势,但其临床转化仍面临挑战。未来应在技术创新、可信验证和协同治理三方面重点突破,以加速其发展落地与临床转化,赋能“健康中国”战略。
  • 张文洁, 阮娴静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26-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医药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为医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及战略布局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18-2022年A股医药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医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 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Digit)系数为0.011,在 1% 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医药企业的创新绩效。调节效应结果显示,Digit的回归系数为0.010,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数字化转型与组织韧性的交乘项(Digit×Res)的回归系数为 0.039, 在 1% 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提示组织韧性在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中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生物药企业的Digit系数为 0.042, 在 1%水平上显著,而中药和化学药企业则不显著;小型企业的Digit系数为0.025,在1%水平上显著,而大型企业则不显著;东部区域的Digit系数为0.011,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在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结论] 数字化转型可促进医药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组织韧性可正向调节这一关系;数字化转型提高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在生物药企业、小型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更加显著。医药企业应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自身组织韧性,这些举措将有效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助力医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老年健康
  • 郭丹, 张羽, 张向雯, 杨亮华, 李英吉, 章涤凡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33-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整合TPB-HBM理论,系统分析中老年群体对医康养服务的认知及需求,检验TPB-HBM整合模型在解释中老年群体医康养服务使用行为中的有效性,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医康养服务的精准供给策略。[方法] 通过网络和社交软件面向云南地区中老年群体,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3份。使用SmartPLS 4.0进行信效度检验,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研究假设。[结果] 感知利益、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对养老意愿和养老行为有积极影响;感知威胁对养老意愿有积极影响;感知障碍、养老意愿对养老行为有积极影响。同时知觉行为控制、感知利益、感知威胁和主观规范均通过养老意愿间接影响养老行为,其中主观规范和感知利益的中介效应尤为显著(T值分别为2.823和2.810)。[结论] 主观规范和感知利益是推动养老行为转化的关键因素,二者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双重路径对养老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养老服务政策制定和实践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提升个体对养老服务收益的感知,从而有效促进养老意愿向实际行为的转化。
  • 卫生政策
  • 陈俊霖, 张家乐, 聂雨晴, 郭香, 付谦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39-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人工智能在我国逐步成为提升医疗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其快速扩展也引发了诸如伦理争议、数据安全、责任归属等治理难题。文章运用多源流理论及其中国化框架,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3个维度系统梳理我国医疗人工智能治理政策的源起与变迁。研究发现,我国医疗人工智能治理起源于焦点事件与社会舆论的共同驱动,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呈现出政府主导、专家参与、试点助推的特征,而政治源流则体现为党的集中领导和国家顶层设计的强力引导。在此基础上,从多源流视角提出加强问题识别与反馈机制建设、优化政策供给体系和发挥顶层政治动员能力等治理建议。
  • 卫生服务
  • 赵林如, 张晓义, 梁亚充, 殷亚萍, 牛璐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45-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现状,探究提升其服务能力的实现路径,助力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方法] 基于2018-2022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资源配置、服务效率、服务效果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评价指标及11个地级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行统计测度,采用描述性统计法、核密度估计法、数据可视化方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结果] 2018-2022年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资源配置、服务效果维度各指标综合值呈上升趋势,服务效率维度各指标综合值呈下降趋势;各区域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空间不均衡现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且差异来源主要是区域间差异。[结论] 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存在明显时空差异,从完善政策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缩小区域差异等方面,提出全面提升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路径建议。
  • 赵明月, 李雪莲, 谢慧玲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50-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21-2023年新疆7个州(市)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资源配置、服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资源密度指数测算资源配置水平,运用数据包络分析BCC、Mal-mquist模型分别测算服务动、静态效率,建立Tobit回归模型探究效率影响因素。[结果] 2023年,新疆7个州(市)卫生技术人员、养老服务人员、医疗床位、养老床位资源密度指数极差分别为0.465、0.191、0.149和0.890;有5个州(市)资源配置不均衡,2个州(市)市综合效率<1,3个州(市)全生产要素指数降低。[结论] 新疆居家社区医养结合资源配置呈现结构性失衡,不同州(市)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分化,老年人口占比、人口密度、GDP、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医养资源配比、人员床位配备比是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
  • 卫生法制
  • 马玥, 杨逢柱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5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焦医疗数据流通伦理审查,深入分析现有制度在数据流通过程中知情同意、隐私保护以及伦理委员会审查方面的适用困境及其成因,提出创新性制度构建对策。具体包括:通过构建医疗数据分类授权体系并搭建动态授权管理平台,创新知情同意的模式;引入群体隐私观念,同时强化风险获益评估机制,平衡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细化委员组成要求,完善中央地方协同的分级审查体系并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以完善伦理委员会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 卫生管理
  • 赵子兆, 马敬东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62-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用药衔接视角下三方主体策略选择的互动规律,为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用药衔接提供新思路。[方法] 构建牵头医院(强力整合/柔性协作)、成员单位(完全配合/局部抵制)、患者(支持/不支持)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建立复制动态方程与Jacobian矩阵,结合数值仿真,分析关键参数对模型演化的影响。[结果] 模型存在2个渐进稳定点(ESS),E4(0,1,1)和E8(1,1,1),患者下转流量(Sh)是唯一显著改变渐进稳定点的变量。相较政府支持力度(Ah),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对政府惩罚力度(Fh)的变化更为敏感,但两者的升高均无法改变模型稳定状态;随着患者下转流量(Sh)的增大,牵头医院将改变策略选择,由强力整合策略转变为柔性协作策略,模型将收敛于E4(0,1,1)。[结论] 政府支持和惩罚措施能够在短期内约束主体行为,无法改变主体的策略选择,各方主体更倾向于通过内部激励机制从而实现长期合作;随着患者下转流量的增加,牵头医院将在推动药品衔接与自身收益之间作出抉择,患者流失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抵消其因统一用药目录带来的长期收益,进而促使牵头医院调整策略,从“强力整合”转向“柔性协作”。
  • 卫生资源
  • 郭霞, 苏晓燕, 陈永聪, 路杰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69-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甘肃省2013-2022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优化甘肃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从人口和地理2个维度综合评价甘肃省2013-2022年各类医疗资源分布的公平性,并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预测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22年甘肃省卫生资源投入年均增长率主要体现为:卫生机构年增长率为-0.50%,卫技人员数年增长率为 6.69%,执业(助理)医师数年增长率为 5.85%,注册护士数年增长率为 10.02%,床位数年均增长率为5.59%。人口层面的基尼系数整体处于绝对平均状态,地理层面基尼系数整体上趋向不公平。按人口分布的总体泰尔指数为 0.0130~0.1021,区域内卫生机构泰尔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其他各项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3-2022年,甘肃省卫生资源总量增加,但按人口分布公平性优于按面积分布,卫生机构区域内配置不均衡性加剧,注册护士总量仍不足。政府部门应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继续优化医疗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结构。
  • 赵新硕, 康帆, 郑璐, 史文康, 张新平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75-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2017-2022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时空变化趋势,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超效率SBM-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及莫兰指数分析2017-2022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时空变化。[结果] 南方地区效率显著优于北方,南方静态动态效率大于1的省份均多于北方;2017-2022年我国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963,综合效率均值为0.983,技术效率均值为0.98,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89,规模效率均值为0.994;全局莫兰指数显示2017年、2018年及2020年存在空间正相关性(Moran's I > 0);局部空间聚类特征显著,H-H型(高-高型)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及成渝地区,L-L型(低-低型)以东北及中西部省份为主,H-L型(高-低型)多为直辖市。[结论]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南北与东西差异,公平性不足;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依赖性增强,邻近效应显著;卫生资源配置动态效率下滑,规模扩张与管理能力不匹配,需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科学控制规模。
  • 卫生经济
  • 张家瑜, 王云飞, 杨守铭, 赵艳婷, 孙贵苗, 刘新奎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80-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对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冠心病DIP支付模式改革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提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的冠心病患者,经1∶1倾向得分匹配法,最终纳入5810对同质化患者。采用双重差分回归分析,探讨DIP付费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 相比未实施DIP付费的患者,实施DIP付费的冠心病患者总费用下降了2960.32元,其中西药费、治疗费、检查费和护理费分别下降1234.06元、317.12元、400.09元和78.01元(P<0.05),诊查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P医保支付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的费用负担,但当前费用结构仍存在优化空间。
  • 医疗保障
  • 李国平, 许杰, 莫谋森, 陈欣, 黄灵, 李斌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85-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DIP支付方式改革对公立医院的控费效果,为完善DIP支付改革、平衡控费目标与患者权益保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2023年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医保结算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DIP支付改革对公立医院的控费效果。[结果] DIP改革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总费用中的医保支付金额(降幅达6.9%,P<0.01),但同步引发医疗费用转移效应,导致个人自付费用增加1.2%(P<0.01)。稳健性检验显示,省内异地医保患者的控费效果更为显著(降幅达8.4%,P<0.01)。异质性分析揭示,职工医保患者的首次住院费用及医保支付分别下降3.6%和6.4%,而居民医保群体未呈现显著变化(P>0.10)。[结论] DIP支付改革能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总费用中的医保支付金额,但改革也会将住院费用从医疗保险转移给患者,客观上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
  • 疾病预防与控制
  • 许兴龙, 张起越, 倪凯, 顾进华
    卫生软科学. 2025, 39(9): 90-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0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理论层面系统梳理了医防融合概念演进、基层医防融合内涵、数智健康、数智赋能医防融合等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泰州市“星网计划”智慧慢病管理典型案例,深度剖析数智赋能基层医防融合的实践举措;发现当前我国有关基层医防融合的政策支撑体系有待完善,资源配置亟须优化,服务能力整体不强,信息化程度不高;提出了锚定数智赋能基层医防融合作用靶点、打造数智赋能基层医防融合标准化平台、强化基层医防融合体系韧性、促进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