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3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5-11-15
  

  • 全选
    |
    聚焦医改
  • 徐孟群, 李曦, 李秀玲, 陈太好, 王群, 彭晓唯, 陈思银, 张江萍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城市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满意度、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安德森模型,采用方便抽样法对贵阳市云岩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基层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1.76%。居民需方因素:年龄、户籍、基层医疗机构的认知水平、家庭年收入、经济来源、医保类型、基层卫生服务的主观评价,以及既往的医疗行为等,均对满意度有影响(P<0.05);机构供方因素: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维度,如就医环境、药品与设备配置、服务可及性与时效性、医护人员沟通态度、技术服务质量等,对居民的满意度有影响(P<0.05)。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及以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了解程度高、家庭年收入高于3万元、基层卫生服务利用主观评价比较好、每月接受1~3次医疗服务、就医环境优、医护人员沟通态度好、接受高质量技术服务的人群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更高。[结论] 研究区域城市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受调查对象年龄、家庭收入、认知、服务利用的主观评价、医疗服务过程等方面因素影响。
  • 软科学研究
  • 刘双媛, 屠梓轩, 陈思思, 沈丽宁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6-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数字化背景下卫生健康行业多元行动者协同困境,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ANT),解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驱动的卫生健康行动者网络构建逻辑,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方法]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包含政府、医疗卫生机构、患者等人类行动者以及AI技术、医疗数据、政策法规等非人类行动者的分析框架,通过“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异议消除”转译过程,结合贵阳市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案例,检验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关键环节。[结果] 研究发现,AI驱动的行动者网络构建需突破传统技术工具视角,将AI视为具有能动性的“非人类行动者”。案例显示,贵阳通过转译策略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疫苗库存管理错误率下降、互联网健康平台服务31万人次,验证了ANT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解释力。[结论] 卫生健康行动者网络的有效构建既要将AI技术优势转化为解决行业痛点的具体方案,又需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保障多元主体持续参与。拓展了ANT在数字健康领域的应用,助力构建协同高效的卫生健康数字化生态。
  • 胡万飞, 杜乃馨, 张韦, 张建伟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15-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构建语料库和识别模型,为完善网络暴力治理体系、营造和谐网络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助力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期间新浪微博平台上的10个热点事件,利用Python爬虫获取事件相关微博的评论文本及相关数据。结合文本特征、情感特征和用户特征,采用Adaboost算法进行实验,测试网络暴力识别效果。[结果] 不同事件网暴持续时长有明显差异,但集中在事件发生前期。最优结果的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F1值分别为0.769、0.758、0.769、0.729。不结合用户特征获得的结果比上述最优结果均降低约0.01。[结论] 结合3类特征进行网络暴力行为识别可以得到良好的识别效果,结合用户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网络暴力识别的效果。关注网络暴力语言的演变或纳入多维度的信息可进一步提高识别效果,从而强化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
  • 金心怡, 钟悦欣, 张永芳, 马爽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2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21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与全球比较,为我国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21)的数据,使用Joinpoint对数线性模型计算1990-2021年中国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构建贝叶斯年龄-周期-队列模型预测2022-2035年的疾病负担。[结果] 1990-2021年,中国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明显增长并反超全球,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始终高于全球基准。性别层面,我国男性疾病负担始终显著高于女性,性别差异大于全球。年龄层面,中国相关指标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老年群体疾病负担最为突出,恶性肿瘤发病出现年轻化态势。2022-2035年,中国标化发病率预计持续上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有所下降,全球均维持下降态势。[结论] 中国在恶性肿瘤防治领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整体防控形势依然面临重大挑战。中国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高于全球水平,且标化发病率预计持续增长,老年群体和男性疾病负担沉重。
  • 秦秋艳, 丁玺竣, 曹海虹, 王伟, 胡德建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26-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非中心城市公立医院高层次人才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量化医院的高层次人才吸引力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舒适物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构建评价指标池,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最终的吸引力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潍坊市5家公立医院的高层次人才吸引力进行评价,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 该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城市因素、医院实力、薪酬待遇、学科建设和人才服务5个一级指标,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潍坊市5家公立医院进行吸引力评价,结果排序一致。[结论] 该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非中心城市公立医院高层次人才吸引力的量化评估,为非中心城市公立医院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题提供施策依据,也可助力高层次人才在求职时精准判断目标医院的综合吸引力并做出契合自身需求的择业决策。
  • 老年健康
  • 顾丹丹, 张佳雯, 陆方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3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多重制度逻辑对居家社区医养整合服务效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通过对接受居家社区医养整合服务的老年人或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和Amo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多重制度逻辑对居家社区医养整合服务效能影响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结果] 多重制度逻辑、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家庭逻辑分别对整合效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逻辑间的两两交互对整合效能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结论] 多重制度逻辑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对居家社区医养整合服务效能均产生影响,应把握各制度逻辑的内在理念,促进多重制度逻辑的兼容与协同发展。
  • 张佳雯, 顾丹丹, 陆方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37-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供需匹配理论,实证分析南京市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供需匹配水平,系统揭示其结构性矛盾与群体差异,提出体系化优化路径。[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选取南京市秦淮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8名医护人员及243名老年人,运用创新构建的供需匹配模型(含匹配度与匹配环境),定量测度基础照护、健康管理、探访关爱、精神慰藉4类服务共14个条目的供需匹配水平。[结果] 整体供给短缺:4类服务匹配环境值均为1,供给总量低于需求;服务结构失衡:健康管理服务匹配度最高(0.9858),探访关爱(0.9539)与精神慰藉(0.9549)显著偏低,其中排泄护理(0.9483)与心理慰藉(0.9446)为关键短板;群体差异显著:失能、低收入及高龄老人等服务脆弱群体遭遇多重服务排斥。[结论] 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存在“总量不足,结构错配,群体失衡”三重矛盾,需从制度设计、体系协同与精准施策3个维度系统优化,构建动态监测与分级响应机制、推动医养资源整合与智慧赋能、强化长护险与社会救助协同托底,以提升服务适配性与公平性。
  • 卫生法制
  • 龙伟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44-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的现有立法框架和保护现状进行总结,发现当前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由专门法框架、知识产权法框架和国际框架组成,但这些保护方式在中医药传统知识防御性保护、持有人权利运行机制的规范性、持有人权利限制的适当性、与现行法律制度的衔接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或局限。提出了健全中医药传统知识防御性保护机制、规范构造持有人权利体系、完善持有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机制、与现行保护制度进行有效衔接等方面的建议。
  • 卫生管理
  • 陈露露, 张静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51-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实证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保护性医疗制度的本质及其在当代社会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度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近亲属替代决策模式存在以下问题:近亲属替代决策适用标准模糊、近亲属替代决策权利限制缺失以及近亲属替代决策效果差强人意。通过分析国际上治疗特权制度的相关经验,从回归患者自决权、转变医疗信息传递方式、发挥近亲属辅助决策作用3个方面提出了重构我国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建议。
  • 卫生服务
  • 黄术生, 尹爱田, 李颖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56-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层健康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基层健康服务治理机制是保障基层健康服务均等化的核心机制。从治理角度分析,我国基层健康服务治理依然面临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理念尚未达成深度共识、垂直管理体系难以激发系统动力、健康服务信息碎片化、健康服务政策匹配性差等复杂内生困境。文章基于平台组织理论,开展了构建基层健康服务平台的探索性研究,搭建了“前端+中台+后台+生态”的理论框架。通过健康服务平台的任务落实型前端、智慧化服务赋能型中台和聚集核心资源的管控后台,最终形成价值统一、信息共享、能力整合和行动协同的健康服务生态系统,促进基层健康服务治理效能提升。
  • 卫生资源
  • 田娜, 张丽, 蔡洪飞, 李秋实, 王军永, 章德林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62-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建立我国省域中医药发展指数并分析其区域差异、时空演进及收敛性,为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从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2个维度建立中医药发展指数,通过基尼系数分解法、核密度估计、Markov链分别测度中医药发展指数区域差异、动态演进、收敛性。[结果] 我国中医药发展指数平均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省域之间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超变密度差异是导致中医药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表明,中医药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呈现扩大的态势,且东中西三大区域表现各异。Markov链分析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低发展水平的省份将有所减少,中、高发展水平省份数量增加。[结论] 我国中医药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区域差异仍然存在;空间非均衡性波动上升,超变密度是导致中医药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区域差异可能逐渐扩大,区域协同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任务。应遵循循序渐进发展原则,逐步达到高水平区域均衡状态。
  • 卫生经济
  • 蒋东贤, 颜若昕, 李芸, 郭竹英, 吴璇, 谢懿, 蓝志明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69-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的经济负担情况,为合理配置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东省某三甲中医院2022年1-12月32,762例住院患者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1配对,运用边际分析法评估医院感染给住院患者和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结果] 2022年该医院共发生医院感染175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53%,应用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175对患者。医院感染病例导致总费用平均增加41,617.27元(P<0.001)。增加的费用主要来源于西药费、实验室诊断费和中医类费用(P<0.05)。医院感染病例导致住院天数平均延长16天(P<0.001)。医院感染导致医院的经济损失为32.19万元(M%=5%),损失利润比为1.20%,损失利润比与感染率系数为2.26。[结论] 医院感染给住院患者及医院造成了较高的经济负担。
  • 医疗保障
  • 李玉婷, 宋燕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75-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典型省份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政策推进的现状、不足及发展趋势,提出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的政策建议。[方法] 系统收集各省份关于基本医保省级统筹的政策文本,采用政策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各省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内容分析,通过深度访谈部分医保部门管理人员,获悉当前省级统筹的实际做法、进展情况和不足之处。[结果] 截至2025年5月,我国有17个地区实施省级统筹。各统筹地区选择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统筹模式,形成了“统收统支+垂直管理”“统收统支+分级管理”和“风险调剂金+分级管理”3种典型模式,并建立了风险责任共担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经办管理体系和相关配套机制,但仍面临政策标准不统一、统筹模式仍待优化、配套条件相对滞后、道德风险加剧等挑战。[结论] 我国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政策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政策碎片化、基金区域失衡等结构性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优化统筹模式,强化信息建设,防范道德风险和促进基金均衡分配。
  • 疾病预防与控制
  • 林天武, 朱珍珍, 吴长洪, 陈稀, 袁小娟, 陈世琛, 邹春莉, 伍丽群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81-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深圳市2024年实施的“义务教育阶段每日一节体育课”政策对儿童肥胖防控的影响因素动态演变,并对其进行效应评价,为儿童肥胖防控政策的精准化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深圳市盐田区2022-2024年小学生体检数据,横断面样本(2022年为14,945人、2023年为15,234人、2024年为15,408人)用于特征重要性分析,之后匹配连续3年的数据构建追踪队列(n=9521)评估政策效应。采用XGBoost、随机森林等模型,通过SHAP值评估性别、年龄、年级、龋齿等因素的重要性;运用线性双重机器学习估计政策对BMI-for-age Z-score(BAZ)偏差的条件平均处理效应(CATE),控制混杂因素。[结果] 性别始终为首要影响因素(贡献度47.4%~52.2%),男性超重风险更高;政策实施后年龄贡献度下降(22.6%→19.5%),龋齿贡献度上升(5.8%→16.4%);龋齿率虽显著降低(2022年为88.7%,2024年为54.5%,P<0.001),但预测价值增强。政策效应评估显示,实施后BAZ偏差CATE为0.210(95%CI:0.035~0.384,P=0.035),超重率从28.0%升至32.5%(P<0.001),年级负效应增强(-0.055→-0.066)。[结论] 单纯增加体育课频次未能有效遏制儿童肥胖率上升,可能受执行偏差、饮食混杂等影响。建议整合运动-饮食干预,优化课程设计,并扩展多中心研究以提升防控策略科学性。
  • 调查研究
  • 张欣燕, 袁理娜, 宋小宛, 刘梓琦, 庞梓怡, 张涛
    卫生软科学. 2025, 39(11): 88-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5.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城市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满意度、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安德森模型,采用方便抽样法对贵阳市云岩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基层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1.76%。居民需方因素:年龄、户籍、基层医疗机构的认知水平、家庭年收入、经济来源、医保类型、基层卫生服务的主观评价,以及既往的医疗行为等,均对满意度有影响(P<0.05);机构供方因素: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维度,如就医环境、药品与设备配置、服务可及性与时效性、医护人员沟通态度、技术服务质量等,对居民的满意度有影响(P<0.05)。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及以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了解程度高、家庭年收入高于3万元、基层卫生服务利用主观评价比较好、每月接受1~4次医疗服务、就医环境优、医护人员沟通态度好、接受高质量技术服务的人群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更高。[结论] 研究区域城市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受调查对象年龄、家庭收入、认知、服务利用的主观评价、医疗服务过程等方面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