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武, 朱珍珍, 吴长洪, 陈稀, 袁小娟, 陈世琛, 邹春莉, 伍丽群
[目的] 评估深圳市2024年实施的“义务教育阶段每日一节体育课”政策对儿童肥胖防控的影响因素动态演变,并对其进行效应评价,为儿童肥胖防控政策的精准化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深圳市盐田区2022-2024年小学生体检数据,横断面样本(2022年为14,945人、2023年为15,234人、2024年为15,408人)用于特征重要性分析,之后匹配连续3年的数据构建追踪队列(n=9521)评估政策效应。采用XGBoost、随机森林等模型,通过SHAP值评估性别、年龄、年级、龋齿等因素的重要性;运用线性双重机器学习估计政策对BMI-for-age Z-score(BAZ)偏差的条件平均处理效应(CATE),控制混杂因素。[结果] 性别始终为首要影响因素(贡献度47.4%~52.2%),男性超重风险更高;政策实施后年龄贡献度下降(22.6%→19.5%),龋齿贡献度上升(5.8%→16.4%);龋齿率虽显著降低(2022年为88.7%,2024年为54.5%,P<0.001),但预测价值增强。政策效应评估显示,实施后BAZ偏差CATE为0.210(95%CI:0.035~0.384,P=0.035),超重率从28.0%升至32.5%(P<0.001),年级负效应增强(-0.055→-0.066)。[结论] 单纯增加体育课频次未能有效遏制儿童肥胖率上升,可能受执行偏差、饮食混杂等影响。建议整合运动-饮食干预,优化课程设计,并扩展多中心研究以提升防控策略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