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4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15
  

  • 全选
    |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新时代,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坚持“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激发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疫情期间保障,扶贫攻坚成效显著,母婴安全形势平稳,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党建宣传有声有色,努力实现人民共建共享,不断推动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 聚焦医改
  • 程迪, 潘习龙, 农圣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6-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我国2008-2017年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差异的变化情况,并探索影响效率差异的因素。[方法]用Bootstrap-DEA方法分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的平均效率,计算效率和各影响因素的泰尔指数,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乡镇卫生院技术效率范围为0.696~0.757,技术效率的泰尔指数均值为0.023,首要影响因素是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效率范围为0.398~0.499,技术效率的泰尔指数均值为0.060,首要影响因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结论]乡镇卫生院整体效率较高,地区差异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效率较低,地区差异大。资源和技术的均衡配置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效率的提升。
  • 袁莎, 沈丽宁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12-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数据的利用情况构建“医疗数据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原始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3个维度,进行指标层次分解,形成医疗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资同行借鉴。
  • 软科学研究
  • 崔笛儿, 吴利忠, 霍海英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17-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广西卫生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情况,探索广西卫生人力资源的竞争态势及其与医疗费用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和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HHI指数、市场分散度(1/HHI)描述卫生人力资源的竞争态势及市场竞争强度;运用Welch ANOVA检验分析GDP水平不同的地域之间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的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与市场规模实力及人口规模的关系;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市场分散度与医疗费用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师、护士资源的HHI最大值分别为0.1122、0.1063,最小值分别为0.1019、0.1032,均属于寡占型中低寡占Ⅱ型市场结构;各地市两种卫生人力资源市场分散度(1/HHI)值较接近,基本保持在8~10,小于标准值14,市场结构还不够完善;医师资源市场分散度与医疗费用的相关系数为-0.627(P<0.05),护士资源市场分散度与医疗费用的相关系数为-0.126(P>0.05)。[结论]卫生人力资源更多集中于经济规模实力宏厚及人口规模大的地市,虹吸现象显著;医疗费用控制效果欠佳,卫生人力资源竞争不充分加剧了这一情况;医疗服务市场结构不合理,区域间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的差异较明显。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加大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完善医疗服务市场建设。
  • 孙宁, 郭东辉, 计承斌, 马方菊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2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竞争力水平。[方法]采用因子分析、层次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评价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水平。[结果]根据统计结果,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竞争力的强弱分为四类地区,即显著优势区、一般优势区、一般劣势区及显著劣势区。山东、广东、江苏、四川、浙江、河南6个省份为显著优势区,综合得分平均值为1.264。上海、北京和天津3个直辖市为一般优势区,该组综合得分平均值为0.3729。处于一般劣势区的省份共17个,具体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包含湖南、河北、湖北、安徽4个省份,综合得分平均值为0.3208;第二类包含辽宁、重庆、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6个省份,综合得分平均值为-0.2872;第三类包含福建、江西、广西、山西、甘肃、云南、贵州7个省份,综合得分平均值为-0.3514。显著劣势区包含新疆、宁夏、海南、青海、西藏5个省份,综合得分平均值为-1.0754。[结论]结合不同省份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竞争力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孙煜, 郝模, 李程跃, 冯占春, 李伯阳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28-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鲁豫两地政府在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目标设置水平的差异,分析原因并论证其意义。[方法]收集鲁豫两地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相关政策文件、法律规制等,根据文件中定量目标设置情况、敏感指标纳入情况综合量化目标设置水平。运用t检验、Spearman相关方法分析两地目标设置水平的差异。[结果]截至2017年,河南省共设置10个慢性病病种的公开目标,目标与公众需要匹配程度为42.2%;山东省共设置9个慢性病病种的公开目标,目标与公众需要匹配程度为50.1%。比较而言,2000-2017年,山东省目标与公众需要匹配程度较高(tα/2,0.05=5.247,P<0.01)。[结论]2000-2017年,鲁豫两地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领域目标设置水平均有所提高,但病种范围有待扩大,针对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目标设置有待加强,慢性病防控监测评估体系有待建立健全。“目标与公众需要匹配程度”指标具有可考核性、敏感性、可操作性,因此具备量化可行性。
  • 何孝崇, 皮星, 薛大东, 张培林, 邱冬阳, 刘宪, 谭华伟, 彭琳, 曾浩, 颜维华, 程伟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33-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生命价值理论,通过净现值贴现的方法得到风险作业日津贴补偿公式,测算医生风险作业津贴,估算风险作业津贴标准。结果显示,风险作业日津贴标准为5,139.34元,现实中的医生风险作业津贴普遍偏低,职称等级越高的医生实际津贴与估算津贴差距越大。建议提高抗疫医生风险作业津贴的标准,并充分考虑医疗行业收入特性、医生个体的技术水平差异、作业风险等级等因素,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医生风险作业津贴补偿标准,成立风险作业补偿基金,建立激励医生积极抗疫的长效机制。
  • 卫生管理
  • 路阳, 席峰, 陆晨, 武雨, 雷韦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37-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在质量考核中计算临床路径管理指标实际遇到的问题,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医院上报数据统计分析指标集(试行)》,组织专家反复进行小组专题讨论,精准定义临床路径管理率、入径率、完成率和变异率等4个管理指标的内涵并确定计算公式,以问题为导向,研发出管理指标的创新性解读方案。该方案较为客观实用,操作简单易行,易于复制推广,可在全疆范围推广应用。
  • 卫生经济
  • 卫陈, 徐州, 王安, CarrieWONG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40-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全国各地中医类医院的收入结构特点和差异,为政府制定适宜的中医药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根据《2017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的数据,对各地区中医类医院的收入结构进行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2017年我国中医综合医院医疗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86.6%,低于综合医院;而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为42.2%,其中基本药物占药品收入的比重为32.9%,均高于综合医院。全国各地中医类医院收入结构可分为四类地区,其中门诊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位于前三位的是北京(68.7%)、上海(59.7%)和天津(55.0%)。[结论]中医类医院与综合医院相比创收能力不足,药品收入比重较高,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更好,此外各地中医类医院业务开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 卫生资源
  • 李志远, 刘嘉周, 马子华, 吴华章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45-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的人员流动状况,剖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全国198家乡镇卫生院,收集2013-2017年卫生人员的流动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深入访谈了解存在的问题。[结果]2013-2017年198家乡镇卫生院共流入1992人,流出1451人,5年内平均每所卫生院流入10.06人,流出7.33人,净流入2.73人;样本卫生院平均每年流入率为4.73%,流出率为3.45%。流入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25.25%,流出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18.68%。[结论]乡镇卫生院人员总体呈现净流入,流入人员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特点,但流出人员“低进高出”、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医务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
  • 韦小飞, 李雪婷, 覃娴静, 彭蓉, 冯俊, 冯启明, 李贞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50-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新医改以来广西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情况,助推广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对卫生资源增长速度和服务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2008-2018年,广西乡镇卫生院数量增加22所,床位数增加31,567张(年均增长率6.84%),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由0.81张增加至1.65张;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30,242人(年均增长率为6.57%)、执业(助理)医师增加4603人(年均增长率为2.93%)、注册护士增加12,196人(年均增长率为8.64%);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由0.96人增加至1.91人;诊疗人次增加1207.9万人、入院人数增加21.4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2%、0.92%;病床使用率由69.5%下降至59.9%,平均住院日由3.49 d上升到5.30 d;次均门诊费用从34.79元增长到71.50元,人均住院费用从596.00元增长到1749.8元。[结论]2008-2018年,广西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布局不断优化,床位和农村卫生人员得到良好的补充,但存在卫生人员学历整体偏低、服务量增长缓慢、床位利用不足和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等问题,提示要注意控制规模、加强监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医疗服务能力。
  • 瓦热斯·土尔孙, 李鹏, 王小娜, 王昕, 马国芳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56-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新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的发展状况,旨在为提升新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年鉴获取有关历史基础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整理,用SPSS 21.0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根据历史及预测数据对新疆和全国乡镇卫生院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预测,到2025年,每万人口拥有的机构数新疆将达到0.80个,全国平均将达到0.68个;每机构床位数新疆将达到48.9张,全国平均将达到48张;新疆注册医师占比将持续下降,注册护士占比有增加的趋势,但医护比仍然达不到1∶1.25的目标值;医疗服务方面,新疆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在稳步提升,并且病床使用率至2025年有望达到80%(B级评价标准)。[结论]新疆每万人口拥有的机构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床位配置方面,新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有望到2025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疆乡镇卫生院注册医师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医护比有下降趋势;新疆医疗服务量在稳步提升,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及病床周转次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下降趋势。
  • 卫生服务
  • 戴士媛, 顾心月, 陈安琪, 徐爱军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6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和评价江苏省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现状和变化,以期为江苏省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8年江苏省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相关数据,结合江苏省第四次和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报告,从地理、经济和服务可及性3个方面分析和评价江苏省卫生服务可及性。[结果]2018年,95.30%(城市95.16%、农村95.44%)的调查家庭在15min内可以到达最近医疗机构;96.98%(城市95.72%、农村98.22%)的调查人口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城市医药卫生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不断上升,农村先下降后上升,农村始终高于城市;标准化两周患病率为40.17%,两周就诊率为18.84%,标准化后的住院率为12.06%。[结论]江苏省地理可及性好,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加,需重点提升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与医疗费用承担能力,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促进居民卫生服务利用。
  • 医疗保障
  • 梁雷颖, 高洪达, 冯启明, 罗红叶, 彭蓉, 赵劲民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65-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挪威、德国、日本、泰国等7国DRG的实施特点,以及我国不同省份的实施状况进行梳理,分析我国DRG试点改革中存在深度不够、定价和服务效率评测功能有待拓展等问题,并提出:健全法律法规,构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DRG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相互促进性;探索中医病种模块,彰显中医特色;遵照执行标准,完善编码信息系统;规范编码行为,提升编码精准度等建议。
  • 疾病预防与控制
  • 房良, 吴凌放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70-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近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现况进行分析,为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提升疾控中心能力建设和功能发挥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基于2016-201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机构数量、人力资源(专业结构、地区分布以及年龄、学历及专业职称结构)、经济运行、体系运行进行分层分析,总结评价我国疾控中心的现况特点及存在问题。[结果]相比2015年,2018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数量减少2%左右,人员总数减少1.63%,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减少0.85%;县级疾控中心的人员数出现了较大下降(2.34%);2018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生学历占比仅为6.8%,高级职称占比仅为12.5%;收支结余由2015年的12.01亿元下降至2018年的4.50亿元。[结论]我国疾控中心存在机构数和人员数下降、人员学历与职称水平相对偏低、费用支出增长高于收入增长速度等问题,特别是基层更为突出。基于应对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我国疾控中心应在增强疾控职能发挥、合理规划配置机构数量、提升人力资源投入与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收支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及完善。
  • 舒梦雅, 李伯阳, 李程跃, 陈晶, 冯占春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7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定量评价慢性病防控体系中计划与评价机制健全程度的方法,评价鲁豫两地慢性病防控体系中计划与评价机制的健全程度。[方法]收集2006-2017年鲁豫两地慢性病相关工作的公开文件资料,从中提取并量化相关信息,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单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计划与评价机制健全程度与效果指标的适宜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鲁豫两地慢性病防控体系中计划与评价机制健全程度总体偏低,山东略高于河南(河南为21.29%,山东为32.45%);山东省计划与评价健全程度与效果指标的适宜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具备可行性和可推广性;鲁豫两地慢性病防控体系计划与评价机制仍有较大进步空间,相关部门需要在制定政策的同时督促其落实到位。
  • 吴其, 郝模, 李伯阳, 李程跃, 乐虹, 冯占春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79-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鲁豫慢性病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的变化趋势,明晰其对慢性病防控的重大意义,并尝试检验其量化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慢性病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2017年涉及鲁豫慢性病领域的研究文献,量化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运用t检验分析鲁豫两地量化指标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其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2007-2017年,山东省慢性病领域对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从19.5%提升至40.9%,同期每万常住人口文献数也从0.37篇上升至1.30篇;河南省对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由10.1%提升至11.4%,每万常住人口文献数则从0.19篇上升至0.38篇。鲁豫两地高血压患病率与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和-0.713(P<0.05)。[结论]鲁豫两地慢性病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对慢性病防控有影响,且河南省效果更明显,提示适宜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应把握先进技术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且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的量化分析方法具有可行性。
  • 鲁珊, 杨旭, 谢慧玲, 陈菲, 蒲川, 胡志, 陈任, 李程跃, 郝模, 徐凌忠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8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甘肃省传染病防控管理及监控机制覆盖率、考核情况,为加强传染病防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7年甘肃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部门官方网站中公开发布的文件,采用归纳法,从防控管理及监控机制覆盖部门程度、部门职责清晰可考核且有考核主体的程度两方面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甘肃省传染病防控管理及监控机制的可行性从2004年的4.52%增加到2017年的12.49%,呈上升趋势(P<0.001),与传染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防控管理及监控机制覆盖部门程度从2004年的23.22%增加到2017年的54.52%,呈上升趋势(P<0.001)。但法定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各部门职责清晰可考核且有考核主体的程度相对偏低。[结论]甘肃省传染病防控管理及监控机制的覆盖部门逐年增加,传染病防控管理及监控机制的可行性、各部门职责清晰可考核且有明确的考核主体尚需提高。
  • 调查研究
  • 李瑞, 赵明阳, 马燕冬, 郑鹏, 余勇, 吴静, 易乐来, 许培海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87-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当前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受援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和个人访谈的方法,通过自编问卷对参与过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地380名医务人员及受援地617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15名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支援地人员认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专家带骨干(77.37%)、师带徒(70.53%)、团队带团队(67.63%);受援地人员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为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有很大提高者分别占65.15%和65.32%;认为学术产出很重要的,受援地为82.33%,支援地为41.05%;支援地超过50%的人认为带教考核机制不完善,双方对人员培养的影响因素排序不一致。[结论]“组团式”支援是促进西部地区医疗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在实施中应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多措并举强化当地人才队伍建设。
  • 他山之石
  • 赵雪松, 陈童, 里扎·阿德列提别克, 邵蓉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91-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新加坡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从缴费机制和保健储蓄使用两个方面介绍新加坡保健储蓄计划实施方式,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从促进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以及严格限定个人账户使用条件3个方面完善我国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制度设计。
  • 谢烛光, 周茜
    卫生软科学. 2020, 34(12): 95-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3-2800.2020.1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梳理美国和欧盟倾听患者声音体系建设及其使用情况,从医药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患者声音在医药产品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在总结美国和欧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关注患者声音、逐步建立患者倾听机制,发挥患者声音在监管过程中的作用,引入现代科技技术收集与转化患者声音信息,深度倾听并合理运用患者声音等建议,以提升医药产品发展精准度。